12月16日,为期四天的2013艺术深圳顺利闭幕。本届艺术深圳的参展商结构多元,既有国内艺术机构,也有欧美、东南亚艺术机构;既有传统艺术,也有当代艺术经营者,既有小画廊,也有知名艺术项目。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兴的艺术品网络交易平台参展,带给此次艺术深圳一股清新之风。
在2013艺术深圳的展览现场,青年100专区、318艺术专区、人艺手绘专区、列宾美院专区、保利拍卖专区等几大艺术专区的设立,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展览的品质。值得注意的是“青年100”与”人艺手绘专区”这两大以青年艺术为主要推广对象的艺术机构的同台对话交流。这一南一北两大机构,携各自看好的青年艺术家,共同接受市场的检验,可谓此次展会的一大亮点。
参观人群众多,场面火爆。
艺术电商正处于晨曦之中,怎样突破发展瓶颈,走向大众市场也是艺术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从国内已萌生的艺术电商来看,选择什么样的运营模式和什么样的艺术作品将会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深圳把青年原创艺术作品推广到海外意义非凡,但在我们国内能起到一个普及推广是我们所有业内人员都需为之努力的。这些当代青年的艺术,就是中国艺术界“前移的未来”,对他们的关注不仅是对优秀艺术作品的嘉许,也将是对“未来”艺术的大胆预测。
从展出作品来看,主要以写实或偏写实的作品,创作题材正面,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为主。当然市场所选择的未必就是最好的艺术,我们是怎样在学术与市场之间寻找平衡,让好的艺术作品被大家所接受呢?首先,在发掘艺术家时明确方向。主要针对有全国九家专业美术院校背景的艺术家。其次,建立自己的艺术品审核团队,对进入商城的作品进行筛选。这样就确立了所有在艺术商城出售的作品的准入标准,保证藏家在二次选择中的作品的质量。正因为有这样的良好的运作,才使得艺术商城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挖掘出一千多位高质量的艺术家资源,成为艺术电商领域的标杆。总而言之,拥有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包含学术内涵的作品资源是艺术电商们需要关注的重要环节。
艺术市场需要新的艺术,更需要新的模式。以青年艺术为主要对象的新兴艺术电商从传统市场中突围而出绝非偶然。正如十多年前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传统行业的冲击,艺术电商的产生,也必然影响传统画廊、拍卖行等市场机构,并形成新的艺术市场结构
近期评论